2010年5月20日 星期四

空,當下,平常心


寫了「今天為什麼叫『今天』?」後,朋友來電郵有這樣的話:「個人認為不應該僅是珍惜每一個今天。禪學和其他宗教哲學等都一致強調:活在當下 (this moment, the present) , 今天當中就分有很多個moment。人生就是在每一個當下, 汲取生活中的經驗, 再開創出全新的人生。人生就是要學習把握好每一個 moment,每一個 moment 都是在學習, 在努力, 在進步, 在收成,這四個都該包括在學問上和做人處事上。」

我對禪學認識不多,就再翻看了北大哲學系教授樓宇烈《佛教對現代社會的影響》的演講,這篇文章我讀過多次,每次重溫都仿如新讀。試摘抄部分如下:

關於「空」和「當下」:

「 它(佛教)講的空並不是什麼也沒有,也不是講什麼都不存在,而主要是指一切現象都是虛幻的,不真的……所以應該去追求一個真實的東西。」

「這個真實的東西是什麼呢?用佛教教義來講就是『空』,就是清淨。」

「佛教講的這個清淨,如果用一個我們平時比較熟悉的話來說,實際上也就是說:生命是有限的,有生就必有死,當我們來到這個世界的時候,並沒有給世界帶來任何東西,我們離開這個世界也帶不了任何東西,也就是所謂的生不帶來,死不帶去。那麼你現在所有的一切都是哪兒來的呢?拿佛教的話來講,是一切有情給你的,用我現在的話就是人民大眾給你的,社會給你的。因此,你也要把這一切都還給大眾,還給社會。」

「所以從佛教的角度來講,它是非常非常強調面對現實的,你把現實問題處理好了,就真正能夠認識到佛教這個『空』的意思,因為你既不能帶來也不能帶走,所以一切都要在現實中間完滿地解決,提升自己的人格,為社會服務。」

「所以大乘佛教,特別是禪宗,更是強調所謂的『當下』。」

「禪宗認為,所謂的學佛並不在哪兒,佛並不在什麼任何地方,佛就是你的本分事,你該做什麼,你就要把它做好,這就是禪宗求的一個目標。」

「其次,佛也就是一顆平常心。我們現在也常講平常心,平常心也是禪宗裡面最常用的話。現在很多人,一講到禪宗好像就是非常的玄妙,其實禪宗是非常簡單的。」

「我們常常講禪宗就是兩點,一個就是禪宗是你的本分事,把你的本分事做好了就是;另一個就要回歸到一顆平常心,不要去好高遠鶩遠地追求這個,追求那個,這樣你才能做一個自在人。」

關於「分別的執着」與「苦」:

「人們的煩惱和痛苦,歸根結底來源於一種分別的執着,首先是來源於對於自我的一種執着,因為有了我才有他,那麼就有了這是我的,那是他的,這是應該我得到的,那個是應該他得到的。有了這樣一種對待,有了這樣一種分別,有了這樣對待分別基礎上面的執着,於是就有諸多苦惱產生了。」

「佛教的所謂『苦』,是怎樣來的?歸結起來就是一種分別的執着。而分別的執着怎麼會產生呢?就是你把一些現象的東西,或者是一個自我主體的東西分別了出去,看作是實實在在的,所以才有這樣的執着。我實實在在地在這兒,這個東西也實實在在地在這兒,我想要它,這也是實實在在的,……有這樣一種分別的執着,所以才會有 這樣一些苦惱的產生。」

明天是佛誕,今天在這裡重溫一下佛理,也算應時。

1 則留言:

  1. 好好的讀了一遍, 也存起來與友人分享.
    很美的蓮花, 散發著芳香.

    感謝!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