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5日 星期三

長沙「換了人間」

長沙黃與南路步行街

從梵淨山下來,到銅仁度宿,第二天一早開車,經吉首、常德回長沙去。沿路交通尚算通暢,只在一頭一尾遇到堵車。頭是在離銅仁的時候。進貴州後的銅仁路段只屬省道,來回兩線。為配合未來旅遊需要,已開始擴建。車過吉首,即上高速公路,隧道一條接一條。回到長沙,離湘江還有一段路,要經跨過橘子洲的大橋到東岸的市區去,就開始嚴重塞車。長沙,與過去的印象幾乎找不到鍥合點了。

長沙鬧市

對長沙,只有火紅的七十年代留下的模糊印象:一個除了紅彤彤的革命標誌找不到其他鮮明色彩的城市,對這個灰暗、破舊城市,已沒有半點具體記憶。長沙雖然是湖南的省會市,可是一說到長沙,只會讓人聯想到要麼是歷史、要麼是文化的東西,遠的是馬王堆漢墓、曾國藩、岳麓書院,近的是抗日時不只一次的長沙會戰、毛澤東在橘子洲頭的「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燈紅酒綠、商業繁華,好像與這裡沾不上邊。

這次在長沙兩次進出,才發現這裡真的「換了人間」。

「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我們到湖南第一天住的,是一家屬於軍區辦的酒店。如果不是司機提醒,讓我們看到站崗的士兵,我們不相信已進了屬於軍區的範圍。第二天早上起來從房間的窗子望下去,發覺酒店後面有操場,有掛着紅星的禮堂,還傳來雄壯的集體口號聲。果然,軍營就在咫尺之外。

酒店不遠之外就是商業區,那車水馬龍的繁業景象,與沿海開放城市別無二致。大型百貨公司的巨型西方名牌化妝品燈箱昭示,這裡絕對不是封閉的內陸城市。到一條食街吃過晚飯,然後到黃與南路步行街一走,更覺這裡決不比哪一個沿海城市「落後」。

回到長沙,我們晚上走到湘江邊活化為商業街的舊街和平街觀光。我本以為這不過是千遍一律的旅遊街,卻想不到在舊宅老鋪開設的商店並不一般,銷售的東西頗有檔次、品味,包括賣書畫、文房用品、工藝美術品的,見不到哪裡都買得到的廉價貨式。加上酒吧,這裡釀就一種湘味的波希米亞風情。
橘子洲頭的望江亭

第二天,是在湖南的最後一個大半天,我們上午到橘子洲頭去。這個長幾公里的湘江沖積洲,已成為大公園,園林景色秀麗,還有很壯觀的噴泉。最值得一到的地方,在最南端,那裡迎着湘江自南嶽衡山奔湧而來。

這裡,去年剛落成了一個石雕巨像,不問可知,自然是毛澤東的。毛澤東像,在中國到處可見,絕大部分取材自「毛主席揮手我前進」意念。橘子洲的巨像則只屬頭像,連基座約三層樓高,基座斜斜平展,橫跨繞洲而行的兩條車道之間。配合毛澤東讀書時在橘子洲活動時的背景,塑像屬於「書生意氣,揮斥方遒」,「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時代的毛澤東。雕像長髮飄灑,遠望湘水南來北去,眉宇間仿佛攢着萬千思緒。同行緒友都驚嘆雕像「靚仔」。

雕像之前有望江亭,亭前一樹旁立有一塊人高黃石,上面是毛澤東手書的「指點江山」四個意氣飛揚的大字。原來這樹下是毛當年與友談政論道之地。再向水邊走下去,是一個臨水平台,名曰「問天台」。

望江亭面向問天台一側掛一幅十分切景切情的楹聯:

西南雲氣來衡嶽
日夜江聲下洞庭

回來費了些功夫尋查,才知道這是清末詩人黃道讓的名聯,摘自《重登岳麓山》一詩。原聯嵌於橘子洲之望湘亭,後毀於兵燹。光緒年間重修岳麓山上雲麓宮,由黃道讓手書,成為門聯(已佚)。之後又掛在著名的愛晚亭上,由何紹基書。如今,楹聯再回到了橘子洲,可見湘人對此聯之厚愛。

湘江北去,右為橘子洲

湖南人勇悍,有衡山雲氣、湘水江聲的氣魄。改革開放以來,南下珠三角最快最急的是湖南人,他們帶回來的除了血汗錢,還有擴大了的眼界。長沙之巨變,與此不無關係。我們在長沙,幾次遇到有人以廣東話「搭訕」。他們都是南下過廣州、深圳打工的湖南人,如今,都回來發展了。怪不得,珠三角到處招工困難呢。

(「湘西行」十六,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