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13日 星期二

湘西真有世外桃源麼?

尋找桃花源麼?請買票從此門進入

在長沙過了一宿,湘西之行就展開了,先去常德桃源縣的桃花源。選擇桃花源作為湘西之行的第一站,有一定道理。

陶淵明一千六百年前留下的《桃花源記》太有名了,國人自少便都有世外桃源的夢想,連貝聿銘在日本設計的美秀(Miho)博物館(位於京都滋賀縣甲賀郡信樂町之桃谷),也借用桃花源的靈感,把博物館的位置移到山中去,寧願耗費人力物力建設穿山隧道,再開「豁然開朗」之妙境。大陸很多旅遊區,也爭相穿鑿附會地搞出人工的所謂桃花源來。

湖南常德的桃花源則有根據,常德一帶自西漢即為武陵郡,而陶淵明所記誤闖桃花源的,正是武陵漁人。至宋朝,桃花源的沅江中下游兩岸地域從武陵縣劃出,另置桃源縣。 在此之前,武陵為南荒之地,在楚國境內,是屈子流放行吟所在,偏僻荒蕪。也正因為這樣,才有秦人至此逃避戰禍的傳說,據稱「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來到武陵、桃花源,就進入沅水流域的湘西地區了。桃花源也提醒我們,此地本與世隔絕,如沈從文在《湘西》散文集中題記裡說的:「這是古代荊蠻由雲夢洞庭湖澤地帶被漢人迫退守的一偶。」這一偶,在沈從文的筆下,靈秀淒美,生命躍動,卻也嗜血暴戾。

沈從文的散文、小說,以文字秀美純和見長,可是,我一路上重讀他的散文選,卻更被文字裡面近乎不動聲色的刀光血影震動。

沈從文從十四歲開始自沅水上游的鳳凰出外闖蕩,加入行伍,在沅水流域各個碼頭商埠流浪,從一九一六年到一九二二年,在軍閥割據的動盪中漂泊。他最動人的文字,寫的都這段日子的風光、見聞、人事、感情、閱歷。不到一百年後的今天,進入湘西,儘管仍然可以處處見到沈從文筆下的景物,但你會發覺,世界已發生了很大很大的變化,這裡已不是當年的湘西了。

沈從文漂泊沅水時,距離楚蠻南荒時的湘西已二千多年,可是他明明仍在蠻荒中求生存。湘西人一個個被砍掉腦袋,「腐了爛了」,包括沈從文一個個少年朋友,是他流浪生涯不可分離的一部分。事實上,這樣的經歷從他不到十歲、還在鳳凰的日子裡就開始了。因為鎮壓「苗人造反」,「我就在道尹衙門口平地上看到了一大堆骯髒血污的人頭」,這樣的人頭甚至「在轅門上,也無處不是」。一段時間,在鳳凰北門河灘上,「每天必殺一百左右」。

到他加入清鄉軍隊,這更是家常便飯。《清鄉所見》一文有這樣的記述:「地方人民既非常蠻悍,民三(民國三年)左右時一個黃姓的辰沅道尹,在那裡殺了約兩千人,民五黔軍司今王曉珊,在那裡又殺了三千左右。現時輪到我們的軍隊作這種事,前後不過殺了二千罷了!」

這樣的殺人,是砍頭行刑,但稀鬆得很:「人殺過了,大家欣賞一會兒,或用腿踢那尸體兩下,踹踹他的肚子,仿佛做完了一件正經工作,有別的事情的,便開始做事去了。」在懷化鎮的一年零四個月裡,「大致眼看殺過七百人」!

一路往湘西走去,從書本上抬起頭來眺觀車外山水樓房,很難想像幾十年前周圍頭顱滾滾、血污灘灘。

這裡豈真有世外桃源?

(「湘西行」之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