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3月22日 星期一

逼人民幣升值?克魯格曼(克魯明)怎麼了

克格魯曼:讓我想想該怎麼對付中國的強勁出口
By Jeremy Warner

(蕭雪樺譯,原載二零一零年三月十九日,英國《電訊報》)

當一位自詡為「開明的美國良心」、一度主張自由貿易的人鼓吹要實施保護主義時,你該知道,事情已到了一個重要的關口。這正是過去一星期發生的事。

獲頒諾貝爾獎的經濟學家克魯格曼(克魯明)鼓吹向中國產品徵收25%「附加稅」──他不願準確地稱之為「進口稅」──以逼使中國領導層在貨幣問題上屈服。這個主意的潛在危險這麼大,且與他的一貫理念迥異,讓我初看到時,覺得他令人啼笑皆非。最聰明的人有時也是最愚蠢的,可是他現在不斷嘮叨,你就不能不相信他是認真的了。

他所鼓吹的貿易報復是這麼極端,以致三十年代那樣的大蕭條倒像閑庭信步了。克魯格曼教授認為,中國人面對這一強硬手段,不久就會屈服,讓人民幣自由浮動;我則肯定,中國人的反應適得其反,沒有什麼比這更確定。

使克魯格曼與其他廣受國際尊敬的經濟學家如此兵行險着的原因,是他們為了一個從根本上聲名狼藉的思想,放棄了知識界的尊嚴。

美國與英國不同,不是真正自由貿易者。他們儘管外表進步──可能是裝出來的──內裡卻是保護主義者。這有個良好理由。美國仍然基本上是個內向的、自給自足的經濟體系,與外界的貿易相對地不重要。很多美國人長久以來認為,全球化對他們沒有多大好處,築起保護主義的高牆更好。困難時代,這樣的言論市場更大。

克魯格曼教授指中國靠操控匯價謀取不公平競爭優勢,要以關稅向中國報復,我不想因此厚責他。要承認,證據很廣泛;假若美國財政部下月發表的半年度貨幣報告不作外交考慮,必然會認為中國操控匯率罪名成立。

當環境良好時,人們啞忍對中國干預匯價的重商主義。美國得到廉價貨品和廉價貸款,換來的是龐大的國際收支赤字。隨着大衰退出現,情況就似乎難言互利了。美國的說法是,不可以讓人以為美國會讓債台高築下去,要靠人家的出口來花錢。這得制止。

據美國彼得森國際經濟學院的估計,把國際收支赤字減至相當於美國國內收產總值的3%,相當於1500億美元,可以創造150萬個職位。對一個三億多人口的國家來說,這不算大,但可以與任何財政刺激計劃旗鼓相當,更重要的是,不費分毫。

事實當然不是這樣。觸發保護主義可是目前脆弱的經濟復蘇不需要的。美國的病患要找代罪羔羊,最容易找到中國;但中國並非病因,讓中國重估幣值也解決不了問題。這場辨論也在歐洲引起迴響,德國被指責是歐元危機的罪魁禍首,它也是中國之後的第二大出口國。

讓我們看看實施克魯格曼教授的建議,使人民幣升值25%或向中國商品徵收25%關稅後,會有什麼結果。幾乎在一夜之間,中國會陷入衰退,只有微薄利潤的出口企業要破產。

非常依靠中國做裝配廠的美國企業(你猜猜iPod是哪裡生產的),也會陷入困境。即使從長遠來看,人民幣升值也沒有什麼好處。一段時間之後,中國工資會相對於美國下調,出口產品又恢復競爭力。

解決這樣的貿易不平衡的答案,在於進行結構改革。遺憾的是,不可以一夜之間實現這樣必要的改革,形成貿易、繁榮增長的良性循環。即使把匯率調整25%,也不可以讓中國消費者購買美國商品。

要讓中國的內部需求達到能抵消其強大出口的水平才行,但這要花時間。中國已在鼓足勇氣盡力改革。可惜的是,美國沒有相應去做。即使是美國最有智慧的人例如克魯格曼,反而被無情地拖回到過去嘗試過而失敗了的政策上去了。

**
原文:http://www.telegraph.co.uk/finance/comment/jeremy-warner/7483177/Paul-Krugman-the-Nobel-prize-winner-who-threatens-the-world.html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