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3月17日 星期三

人民幣升值解決不了美國經濟問題

面額五百元的人民幣

中美之間的人民幣匯率問題爭拗,有越演越烈之勢。美國方面很有聲勢,議員、政客上書,學者進言,傳媒起哄,官員喊話,工會可能也會加入。中國方面的聲音就較弱了,主要是官方回應,傳媒、學者也有聲音,但在國際上不會受到什麼注意。在中國的體制下,同外國一吵起來,總給人難以招架的感覺,人家是立體戰,我們就很平面。起碼就缺少了議員、政客這個「方面軍」。

不過中國也不是孤軍作戰的,在國際上也受到支援。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十六日就駁斥了美國主張人民幣匯率完全自由浮動的論調,認為這無助於解決全球貿易和經濟失衡問題;並指出讓人民幣匯率完全受不可預測的市場支配,會導致類似上世紀日圓升值引發的危機,不僅會嚴重影響中國,也威脅到本地區和全球市場。

這正是我昨天在這裡指出的。

日本以「脫亞入歐」為榮,但有很多東西不是簡單的移植就可以學過來的。金融市場上資本進出自由,銀行利率自由,就不只是一個說開放就可以開放的問題。關鍵在於:西方、美國的金融體制是資本主義在幾百年的發展過程中逐步形成的,而日本建立這樣的體制只在戰後幾十年。難怪有日本經濟專家在回顧日圓升值的慘痛教訓時,對中國記者有這樣的忠告:「在分析日本現在的金融體制時,我希望中國能從歷史的角度,重新總結一下日本的經驗教訓。」

美國口口聲聲說,美中的貿易不平衡是因為人民幣匯率過低造成的,而美國當年也正是以這個理由強使日本就範,讓日圓大幅升值的。事實卻證明,這沒有解決問題。自上世紀七十年代以來,日圓兌美元升值了三倍,可是日本對美國的貿易順差一直在增加。日圓大幅升值無益於美國,倒是日本經濟付出了一蹶不振的代價。

這很有力的證明,國際收支並非完全由貨幣匯率決定,而主要是由生產分工、產品競爭力決定的。

中國產品不錯出口強勁──且不說這些有多少成分算是真正中國產品──但也不是對所有國家都享有順差的;整體而言,順差不大。而中國作為一個大市場,吸納了大量外國商品,尤其是周邊國家的商品,中國對這些國家出少進多。可曾見過這些國家會要求人民幣升值?

其實,要解決美國的對華貿易逆差很容易:美國把中國要買的東西都賣過來就行了。美國卻說這是非賣品、那是非賣品,諸多拒賣。出現逆差,該怪誰?

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首席經濟學家Oliver Blanchard 的計算,人民幣升值解決不了美國經濟問題,因為人民幣與其他東南亞國家的貨幣都升值20%,美國的國民生產總值才能夠上升1%。

Oliver Blanchard 說,就美國目前經濟狀況而言,1%的升幅也很不錯了,但要靠這個來支持美國經濟的持續增長,就顯然不足夠。

國際間不少經濟學家指出,中國不可能長期都靠出口帶動經濟。有人計算,按現時的增長速度,到二零五零年,世界出口貿易有一半歸中國。這可能嗎?

我很相信,中國領導人在戰略思維上比其他國家的領袖優勝,更善於宏觀、長遠地思考問題,這是中國文化使然。他們早就看到問題。中國刺激內需等所有政策,其實都是為了實現經濟結構調整,讓中國的發展道路可以持續走下去。

中國看到的是森林,外面叫嚷的人其實是只見樹木,奧巴馬可能也只見到大半年後的中期選學而已。中國豈會因為一棵樹放棄整個森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