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2月5日 星期五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在這裡寫東西常常有個錯覺,以為是自說自話,就像小時候寫日記一樣,是寫給自己看的。不是說這裡是虛擬世界麼?真的,寫出來不知誰會看,有多少人看,沒個統計,也鮮有回應。可也不時有人冷不防的戳一下,讓我回過神來,告訴我,舉頭三尺有神明,「天在看,人在聽」呢。而錯,總是在思緒不清、筆下不嚴的時候。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不過很多時候自己不知,要靠讀者提個醒,才幡然而悟:啊!錯了。

昨天一文就犯了錯,只憑印象,把立春說成是太陽到了南回歸線回頭的時刻。那該是冬至發生的事,過去一個多月了。最近才讀過杜甫《小至》一詩,頭兩句是:「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回。」「小至」就是冬至前一日,「冬至陽生」就是說日短到了頭,又轉長了。可是昨天下筆時把這忘了。謝謝「路人閱」君的指正。

「路人閱」還指出「每年的春節於是就落在太陽年的不同日子裡」這話不對,因為每十九年一個循環之後,年初一又落到十九年前的日子了。我倒不是概念錯了,而是下筆粗疏之故。寫時確實也有一閃念的猶豫,但筆下躲懶了,結果就意思不周全,給逮住了。

這個虛擬世界其實不虛擬,有有心人在注視着呢。

過去也有過幾次這樣的事,都是有眼利心細而有學養的過路人看出了毛病,擲下指正的文字。從文字就可以看出,留意見者都態度認真。大概也真是偶爾路過看到的,有時挑出的是多個月前連我自己都模糊了的文章的問題。

這是網上寫作的好處之一。文章可以在很久之後還讓人方便的看到,而且可以有人輕易給你一個回應。

一位報界前輩最近去世,有追思他生平的文章提到,這位前輩雖然以文采蜚然名世,但從來沒有出版過自己的文集。有人建議他出版文集時,他的回應是,文章早上登在報紙上,下午就被人用來包花生米了,沒有出版的價值。在報紙上寫文章,生命周期很短。它可以寫出來第二天就面世,可是只有一天的風光。前輩所說的是老一輩報人的謙沖之言,但隱隱然,也帶着幾分無奈和忿懟。損失的是讀者。我找來他零星載入書中的文章來重讀,對那一輩文人的品德、學養、風骨由衷欽佩。

話說回來,即使文章不過是「一日鮮」,無法成「千古事」,得失仍是寸心知的。只要為文,難免有錯,而這往往讓你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我就有多個這樣的難忘回憶。雖然沒有讀者給你指出,只要你悟到了,就慚愧莫名,久久難以釋懷。這樣的自覺、自責,比什麼徵罰都強烈。

聞說,現時一些報館施行問責制,以罰款來對付不斷在版面上出現的文字錯誤,一級一級的罰。我不敢說這樣做完全沒有效,但我敢說不能解決問題。如果員工的業務水平和責任感不提高,阻嚇收不了多大效果,只會助長少做少錯的消極抵抗而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