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26日 星期六

二氧化碳濃度高反有利農業

《科技日報》十二月二十四日報道,德國科學家實驗證實,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提高對農作物生產有利,所謂「溫室效應」不如一些人所說的可怕。報道如下:

據德國約翰—杜能研究所網站報道,該所的科學家研究發現,令人「頭痛不已」的二氧化碳濃度升高問題,對於農作物來說似乎並不是一件壞事,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增多,不僅可以促進農作物生長,還可以減少水的消耗,甚至減弱乾旱的影響。


該研究所的科學家漢斯—約阿希姆·威格爾教授領導的一個研究小組,針對二氧化碳濃度對農作物生長的影響進行了研究。結果顯示,絕大多數農作物在二氧化碳濃度高的條件下光合作用更強,生長得更好,而且一些植物還可以更好地利用有限的水資源。


為了得到具體的數據,威格爾和他的團隊在布倫瑞克的試驗田裡建了一個獨特的開放式空氣二氧化碳濃度增高裝置,可以在戶外模擬未來二氧化碳濃度高的大氣和不同的乾旱條件。研究者通過電腦控制環形噴嘴釋放二氧化碳,使一個直徑20米的圓形農作物區域內的二氧化碳濃度保持在大約550ppm(百萬分之550),以與預期中2050年時的條件相對應。試驗田其他地方則處於目前二氧化碳濃度385ppm的大氣條件中。


經過多年的大麥、小麥和甜菜的輪換種植試驗,研究人員證實,二氧化碳富集區的植物多生長了10%到15%的生物質,而且根據不同的試驗年份,這些植物通過氣孔排放的水要比周邊普通環境中的植物少5%到20%,即它們減少了蒸騰。二氧化碳濃度高也增加了土壤濕度,這意味著,這些農作物可以更有效地使用它們可用的水資源。


研究者還對高溫下可快速生長的玉米進行了試驗,首次在野外條件下對乾旱(用排除雨水的方法產生)和二氧化碳濃度升高之間的相互作用進行了研究。在模擬乾旱條件下,普通環境中的玉米生長的損失(地上生物質)約為28%,而二氧化碳濃度高的環境中玉米生長的損失僅為約11%,乾旱的影響大大降低了。


威格爾表示,研究結果是在評估氣候變化後果時必須注意的一個反饋效應的例子。在接下來的兩年裡,他的小組希望在遺傳多樣性的利用方面繼續用高粱、小米的不同品種,甚至是能源植物,進行乾旱和二氧化碳濃度升高的組合效應試驗,所得結果將納入一個高粱、小米的優化育種聯合項目。


陸九淵有語云:「為學患無疑,疑則有進。」大部分人都深信不疑的全球暖化之說可疑之處甚多,不必人云亦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