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17日 星期四

久別重逢喜亦哀

Facebook主要是年輕人的玩意,但他們或許不知道,它給年長一輩帶來的衝擊更大。年輕人會通過它與不見幾年的同學、同事重新聯絡上了,但年長一輩會通過它把一批在人海中散落了幾十年的故友串連起來,舊友重逢的歡樂更熱烈。

這樣的事,耳聞目睹不少,報章上也常見到有人為文讚嘆這類社交網的神奇,記敘老友在Facebook 撮合下重聚的興高彩烈。

我沒有玩Facebook之類社交網,主要是對它的神奇效能有戒心,擔心它會在神不知鬼不覺下,把電腦中自己以至朋友、公司的資料都散播出去。所以對來自友儕的邀請,都一一謝絕了。

可是對大批舊友重聚的喜悅卻不陌生,當大家仿如隔世地再見時,是一片忘年的嬉鬧,大家都一下子年輕了。但也一下子感到日子真的過得飛快,看着舊友的蒼老容顏,你不能不認老。人慣見自己的模樣,對歲月留痕會渾然不覺,只在遇上久別重逢者的容顏時,才會心頭一懍。

網上有這樣的笑話:病人去看牙醫,看到醫生的名字很稔熟,一想:該不是幾十年前中學同名同姓的同班同學?躺在手術椅上對禿了頭、皺了臉的牙醫端祥了半天,病人心裡想:不對吧,怎會這麼蒼老?起來時還是忍不住問了牙醫:你在某某中學上過學嗎?是某某年畢業的嗎?牙醫詫然說,都對啊。病人高興地說:你是我那個班的。牙醫驚訝地打量了病人好一陣,然後問道:你是教哪一科的?

牙醫沒有意識眼前這老頭是自己的同齡同學,而以為是當年的老師呢。

我對這樣的重逢也雀躍過,但往後,常常是多見幾次面之後,對有些會面就不太熱衷了。

一位老友也有這樣的感受。他在美國生活了好長時間,半退休了,多了時間回來走走,也回內地去與中學小學的老友聚聚。最初,每次回去都找來一批舊同學見面,最近聽他說,有點意興闌珊了。

他帶着無奈地說,發覺以前很親密以至很知心的朋友,經過幾十年在不同社會的成長後,彼此之間已築起了高高的隔膜之牆,彼此的識見、認知、價值觀、人生觀都很不相同了。這都與彼此生活的社會環境、人生閱歷、眼界視野有關,當然也關乎經濟條件。多見幾次,除了講飲講食,難以找到共同話題、共鳴觀點。而聽到的,總是重重複複的牢騷話。最近他回內地去,變得閃閃縮縮的,害怕見到老同學。

這樣的感受,我完全理解,也同樣不太願意出席某些重聚的場合了,特別是會聽到很多怨氣話的場合。你無力排解,也無力說服,最多只能做個耐心的聽眾,讓對方有個宣洩、傾訴的對象。最怕聽到的是對已成過去的糾葛的訴說、抱怨,思想、感情仿佛還在以前的世界中完全沒有演變、進步過。完了,自己也沾了一身沉重的鬱悶。

當然,也有些老友每次見面都讓你得益,讓你平添一些向好、向善、向學的積極動力,給你一點心裡一亮的啟發,有如沐春風的快意。這樣的會面,我很期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