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1月17日 星期二

從日本菜看日本人

對日本人的印象,世人比較一致的看法是「經濟動物」,他們似乎一生下來就是為了工作、為了賺錢。

有這樣的笑話:
兩個德國人聚在一起,會訂出三條規章,四條法律。
兩個猶太人聚在一起,會產生三種意見,結成四個政黨。
兩個美國人聚在一起,會吵三次架,創造出四種關於正義的說法。
兩個日本人聚在一起,會開三家銀行,四家公司。

每個民族都必有自己的性格,而民族性格的形成,不是片時三刻的事,有很長遠的歷史淵源。日本人好賺錢的所為比較容易看到,相對之下,日本人的勤勞、刻苦、好學就比較少人注意了。在重視教育方面,日本早在明治時期就已超過英國。明治維新時期,已有四成成年男性、兩成半成年女性在私塾受教育,懂得讀、寫、算。而當時的英國只有兩成半男性受過教育,女性更被排斥於學校之外。

日本人之勤勞從何而來呢?國際日本文化研究中心的川勝平太教授認為,這與江戶時代的閉關鎖國有關,這使以前進口的棉花、砂糖、陶瓷等商品都必須自己生產了,日本人被逼要克服重重困難去生產各種用品。學者速水融稱之為「勤勞革命」,這變革為嗣後的明治維新奠定了基礎。

現在,世人都覺得日本人很有錢,以致羡慕日本人。於是有這樣的笑話:俄羅斯東部某小小的自治共和國,民生凋零,找不到出路。有人為此定下大計:第一步,宣布脫離俄羅斯獨立;第二步,向日本宣戰;第三步,同一天宣布對日本無條件投降,接受日本統治。──這不知是外國人還是日本人杜撰出來的。

可是到日本農村走一走,你會發覺日本的富裕與別的地方不同,不是那種暴發戶式的富裕,你還看到日本人本來貧窮的一面。這從食物最可以發現。

吃日本菜有很多「漬物」,就是醃製的食品,用蔬果、魚蝦等製成,味道很濃、很鹹。在日式旅館中吃早餐晚餐都必有多種漬物,早餐尤多,都用很精緻的小碗小碟裝着,分量很小,例如一枚鹹梅。這些其實都是以前農民伴着飯吃的,一小點就可以吃一碗飯。我們吃過裡面就只有一枚鹹梅的夀司,還見過拳頭大的鹹梅飯糰,也是以前農民下田的食品。

現在人們吃的夀司不厭其精,甚至有金箔夀司。但夀司其實是農民粗吃的東西,夾上漬物,有防腐作用。夀司飯加上醋,也是為了防腐,方便早上從家裡帶到田裡去吃。

日本多山,耕地很珍貴。在旅行中可以見到,農田都精耕細作,很小的一塊地也會利用上,與中國農村所見很相似,只是收拾得整齊得多。

旅行途中吃了不少有日本特色的食品,但沒有什麼是特別名貴的,也沒有什麼是以很特別、繁瑣的方式炮製的,醃製、冷吃的佔很多。不過都花了大量心思去「包裝」,包括裝載的器皿、擺放的方式、顏色的配搭等。如果有點什麼名貴食品,只會給你一小塊,例如鮑魚什麼的。

經常,食物款式還是太多了,吃不完,很可惜。可是相對於吃中國菜的鋪張奢豪,實在相差太遠了。

究竟是日本人富些?還是中國人富些?

(日本東北行之十二 )

2 則留言:

  1. 兩個中國人聚在一起會發生甚麼事﹖你說的笑話好像有中國人的份兒,我忘記了是甚麼,總之不是有建設性的。

    回覆刪除
  2. 我不知道這個笑話有沒有中國人的份,但可以狗尾續貂:

    ──兩個中國人聚在一起,乾茅台三瓶,抽大中華四包──都是假的。
    ──兩個中國人聚在一起,各無端被人踩了三腳,各在背後被插了四刀。
    ──兩個中國人聚在一起,發明三種賭博方式,創立四個「天下第一X」。
    ──兩個香港人聚在一起,訂下三次示威計劃,聲討政府四大罪狀。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