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6日 星期二

保健良方滿網飛

當前的時代有一個重要特點,就是戰後出生的一代,即所謂the baby-boomers,正進入退休年齡,在各地、特別是經濟較發達地區,他們形成一個相當大而以前沒有出現過的群體。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和平重臨,全世界出現了生育高峰期,出生的就是 the baby-boomers,這大抵是指一九四六年至五十年代中期這十多年裡出生的一代人。這代人都比他們父兄輩享有較好的教育和生活水平,即使中國的五六十年代有過激烈的社會動盪,這一代人也比生長於炮火連天歲月裡的上一輩日子好過些。

這一代人對當今世界的現狀影響最大。當他們進入青春期之時,在六十年代不約而同地掀起的學生風暴席捲全球。世界此後的經濟、科技高速發展,也是在他們的主導下實現的。

如今,這個群體總體來說擁有相當的財富和知識,但隨着年歲增長,不得不陸續從社會不同崗位退下來了。他們六十歲上下,如放在百年前或更早的歲月,是相當高夀了。杜甫說「人生七十古來稀」是很有根據的,因為在盛世的漢唐,人均夀命僅得22至27歲;康乾盛世之時,也不過33歲;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時,中國的baby-boomer 的預期夀命也只得35歲。如今,他們到了退休之齡,卻仍然相當壯健,其中很多人大概仍有一個疑惑:真的接近古稀之年了嗎?

這個群體,在較發達地區所佔人口比例都接近兩成或者更高,他們的生活方式、喜好對社會有相當大影響力。於是可以看到,保健成為重要的話題和行業。

保健,對年輕人不成為問題,值得關心的頂多是「瘦身」。可是對六十上下的不中不老年人來說,就是重大問題了。經常上網的朋友不時收到的各種保健食療良方、秘方、忠告、心得,大概就是這樣應運而生的。

我也經常從不同朋友收到「健康貼士」,即使自己無意依着去做,也會熱心地再傳出去,「益街坊」。

不久前,朋友傳來「貼士」一則,同時受惠的還有一位在某大公營醫院就任顧問醫生的朋友,電郵並捎上一句話,想聽聽這位朋友的專業意見。醫生朋友居然在百忙中回了話:

The items described belong to "alternative or complementary medicine" and have not gone through the stringent tests required by western medicine. Therefore I am not qualified to comment. However, it seems too good to be true. The items quoted are likened to a panacea for all ailments, ranging from trivial cold to cancer. Very difficult to give an explanation based on known pathophysiologic theories.

這些「貼士」大多屬於西醫以外的「另類醫學」,可能基於推廣素食,可能基於中醫學說,也有來歷不明的。那位朋友是思想開放的西醫,連玄學也涉獵,但就覺得這些「貼士」缺乏西醫的嚴謹驗證,難以根據生理獻理學理論去解釋。他因而自認沒有資格作出評論,不過指出這些聲稱從傷風感冒到癌症都有效的保健良方,「神奇得太難以置信」了。

一位朋友昨日傳來一「貼士」後,補上一段話說,各式各樣的「良方」沒有絕對答案,因為每個人的體質不同,如其太極老師所說,選定一種適合自己的,只要堅持下去,體質便會有所改善。其個人經驗是:勤做運動,改變飲食習慣,再加上心性的修煉,心身都有進步。

朋友更重要的體會是:退休後設定很低的要求,只求健康快樂就可以了,卻原來,這樣的要求很高,一切都要身體力行才能達到,當中尤以心性的修煉最難。

已退休也好,未退休也好,都開始這樣的身體力行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