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9月16日 星期三

久違了的颱風可怕呼嘯

香港的木屋區,從山後的建築看來,這起碼是七十年代的照片了
香港年年都打颱風,但前天深夜那可怕的颼颼風聲,好像好久沒有聽到過了。

風聲是呼號式的,一陣一陣,幾乎通宵不斷。繼發性的幾個突然漸強,使房子都好像發生諧振式抖動。加上有不知道哪裡來的乒乒乓乓聲響,多次把我驚醒過來,要起來周圍察看一下才安心。

昨天早上起來,陽台一片狼藉,一個露天燈座破損了的燈罩刮走了是最大的損失。其餘草花雜物,久經風吹雨打考驗,幸好沒有什麼損傷。據今天報道,全港也不過刮倒幾十棵樹而已。今天在香港公園走過,卻仍然到處是殘枝落葉。曾經被刮斷一粗大橫枝的那棵紫檀樹,又有一根大腿粗的枝幹折斷了,七零八落地斜掛在主幹上。

「巨爵」不是很強的颱風,走過的路線與香港還有一段距離,香港又一次避過了大災難。

「木秀林風必摧之耶」樹墩
上天文台的網頁一查看,真巧,今天距上次十號風球掛起的日子剛好十周年:上一次高掛十號風球是一九九九年九月十六日「約克」襲港的時候。我家裡客廳裡一個樹墩,就是那次風災的紀念品,是從維園撿回來的。那次風災之後,維園到處是倒下的大樹,很多比大胖子身圍還粗的樹幹被鋸成一截截當垃圾運去堆填區。我從中挑了一段較小的,用行李車拉回家裡,加工造為小几,上面刻上「木秀於林風必摧之耶」幾個字。

天文台的網頁上有個「自一九四六年起引致天文台發出十號颶風信號的颱風」圖表(http://www.weather.gov.hk/informtc/historical_tc/metinfoc.htm),從中,可以看到香港氣象一個很顯著的變化,就是掛十號風球的日子不斷減少。從戰後算來,香港共掛起十號風球13次,其中四十年代、五十年代各一次;六十年代出現了強颱風襲港高峰期,十號風球掛起達六次;之後,七十年代減至三次,八十年代、九十年代各一次。最後兩次,前後相隔16年。「約克」帶來十號風球時,因而使很多香港人很有新鮮感。

如果經歷過香港的六十年代,感覺就不一樣了。那時,由一九六零年到六八年,六次掛起十球風球,差不多每年一次。最慘是一九六四年,九月掛起了,十月再掛。上一次的創傷還未治愈,又再受蹂躙。不要忘記,那時香港市區山邊還有不少簡陋的木屋,海邊還有大量破舊的漁船,舊樓的屋頂全部是僭建的天台屋。十號風球一掛起,真是風聲鶴唳;颱風過後的街頭,真個滿目瘡痍。

襲擊香港最猛烈、造成最大破壞的颱風是一九六二年的「溫黛」,它在大老山創下的284公里陣風紀錄,至今未被打破。

現在,人們都在驚呼全球變暖,說會造成災難。可是從颱風襲港角度來看,災難在減輕。假如今年餘下的三個多月裡不掛上十號風球的話,從二零零零年到零九年這個十年,就是戰後第一個沒有十號風球的十年。原因是什麼?我不知道。與氣候變暖有關嗎?

想重溫一下「溫黛」的可怕威力嗎?請鍵入Youtube 看看香港電台的短片:
http://www.youtube.com/watch?v=rj25ydAZEG0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