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8月26日 星期三

兒是「建設銀行」,女是「招商銀行」

大陸有個笑話:生男孩是「建設銀行」,生女孩是「招商銀行」。

誰都知道,「建設」要出錢出力,「招商」則可能不花一分錢地坐享其成。一般人看了這笑話,不過哈哈一笑。可是這笑話裡蘊含着大道理──大到會影響世界經濟金融。

韓康教授在分析中國為什麼可以率先從金融海嘯中走出來時,也說了一句引起哄堂大笑的俏皮話:美國人在花大後天的錢,中國人在花大前天的錢。這點出了一個事實,就是美國人愛先花未來錢,金融海嘯前的儲蓄率下降到近於零;中國人則保持勤倹傳統,愛積殼防飢。

金融海嘯發生了,全世界的矛頭除了指向美國人大手大腳的消費陋習,也指向中國等高儲蓄國家和地區(主要在亞洲),認為正是這些地方不斷投放美國的資金,造成美國利率畸型偏低,讓美國人有花不完的低廉信貨。

美國人的超前消費有問題,但中國人的滯後儲蓄有沒有問題?有一定的儲蓄沒問題,總儲蓄比例達到GDP的一半(二零零七年),家庭儲蓄率達到30%,問題就來了。

這樣的儲蓄率比東亞愛儲蓄的國家如日本都高,比中國任何時候都高,也打破了中國儲蓄與GDP的比例。

為什麼會這樣?過去列舉的原因包括:
一、社會保障制度不健全,老百姓不得不自求多福;
二、中國傳統文化使然;
三、金融服務不健全,分期付款的首期比例較高,想買樓先得大量積蓄;
四、工作人口的儲蓄率一般偏高,而中國工作人口的比例較大;
五、國有企業管理不善,導致企業儲蓄率偏高。

據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教授兼清華大學特聘教授魏尚進,和國際糧食政策研究所張曉波博士的研究,這些看來都有道理,可是與中國經濟發展的數據一比較,就發覺站不住腳。例如,無論農村還是城市的醫療保障都改善了,儲蓄率看不到任何下降。

兩人花了一年半時間去研究,得到一個「初步結論」:中國的儲蓄不斷上升,是因為男女比例失衡不斷擴大。

一個社會的正常男女比例是106:100,而中國目前的比例竟然達到122:100。這意味着中國男性在婚姻市場上要面對非常激烈的競爭,未來可能有五分之一男性找不到老婆。家庭為了自己孩子未來的市場競爭力,包括為孩子買更大的住房,不得不早作投資和積累。兩位學者把這稱為「競爭性儲蓄動機」。

他們比較了中國不同地區的性別比例和儲蓄率,發現兩者之間確有關係,就是男女失衡越嚴重的地區,家庭儲蓄率越高。不同地區收入與成員結構相同的家庭比較,也是兩性失衡較嚴重地區的家庭會儲蓄多一些。

無疑,大陸家庭不論生男生女都會為子女的成長和未來不惜工本,但兩者肯定不同。於是就有了「生男孩是建設銀行,生女孩是招商銀行」的笑話。

如果這是真的話,中國儲蓄率看來還會繼續高企,因為新生嬰兒情況顯示,兩性比例失衡沒有改善,還有惡化之勢。

你家裡有「建設銀行」,還是「招商銀行」?又或者希望有哪一家銀行?不管怎樣,提防裡面只設存款服務,沒有提款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