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8月14日 星期五

荷之為花,何其美且貴哉

荷花誕拍荷花之一

今天是農曆六月二十四日,在江南一帶,這一天是觀荷節,也叫荷花誕、荷花仙子誕,是個由來已久的節日。人們會在這一天慶祝荷花的生日,聯群結隊去賞荷。年輕男女會把握這一天,會會心上人,找到如意伴。香港沒聽說有荷花節活動。今年閏了五月,六月花神也來晚了,然而早在個半月前,在河源已看到大片荷花開得燦爛。

香港公園不大的人工湖今年只擺放了三四十盆荷花,陣容不大,花也不多,但每天總能有三兩朵綻放,不至讓人失望。如是者花開花落,已維持約兩個月了。

記得今天是荷花節,清晨在枕上就盤算好要帶個相機去拍幾張荷花照片。起來走到陽台一望,中環一帶籠罩在陰霾之中,黑壓壓的雨簾垂天千尺,正自西南直逼而來,大雨不久即瓢潑而降。

這時冒雨出門,撐着雨傘也屬枉然。但我料知,這雨也就是香港這時節典型的暴雨,不會下多久。遲了半小時出門,到了香港公園,雨就只是淅淅瀝瀝的了,正好拍照。我正希望利用小雨拍一些有點不同的荷花照片。據我自己的經驗,比較喜歡的荷花照片,都是在不大正常的情況下,靠特別的光影拍出來的。

荷花依舊只得三朵,可拍的就僅兩朵。湖邊小徑水漥處處,你踏上湖邊的石頭找個好的角度,保安的胖大姐一見到就非常負責任地從老遠顛着顛着走過來干涉了。加上撐着傘,拍得挺不便利。拍照不多,晚上回家,再看看效果如何。

荷花誕拍荷花之二

中國種荷的歷史很悠久,據一種說法,荷花是從中國傳播到世界各地的,真確性不知有多少,但可以確證的是,柴達木盆地發現過最早的荷葉化石,是為一千多萬年前遺物。此外,七千年的河姆渡文化遺址找到了荷花花粉化石,五千年前的仰韶文化遺址更找到兩粒碳化的蓮子,證明荷花是伴着中華文化一起成長的。

荷這稱謂不知始自何時。「荷」與「和」、「合」同音(普通話),而「和」是中華文化的核心,北京奧運開幕式就拿「和」字來做中華文化最簡單的表徵,以示中國人追求和平、和諧、合作、以和為貴,「荷花」就是「和花」。上升到這個層次,荷花庶幾乎可做「國花」了。

荷花幾乎中國各地都有栽種。西藏是不是也可以種?即使不能種,西藏作為佛教的重鎮,對荷花一樣熟悉,而且熱愛。廣闊的栽種地域加上悠久的栽種歷史,使荷花的別名數以十計。

荷花誕拍荷花之三

據《說文解字》:「荷,夫渠也……其根曰藕,其華曰夫容,其秀曰菡萏,其實曰蓮。」蓮本來指荷花的子,即蓮子,後來也因此叫荷花做蓮花。荷的花,未開的,即「小荷才露尖尖角」時,叫菡萏,盛開的才叫芙蓉(夫容)。據李時珍說,芙蓉就是「敷布容艷之意」。古詩十九首中的「涉江採芙蓉」,採的就是荷花。卓文君容顏卓絕,在夫郎司馬相如眼中就成為「出水芙蓉」了。晴雯則成了寶玉眼中的「芙蓉兒女」,因為「其為質,則金玉不足喻其貴;其為性,則冰雪不足喻其潔;其為神,則星日不足喻其精;其為貌,則花月不足喻其色」也。

荷之為花,何其美且貴哉。

**
補記:

今晨拍得照片不多,雨中荷花果然別有風韻,可惜掌握不夠好,雨點打在水面造成的光影效果不夠突出。一個原因是去到時雨己經太稀疏,後來根本就停了。水面寧靜,再沒有雨點造成的一圈一圈漣漪。荷葉邊上的水滴也不太分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