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7月23日 星期四

標題用的是另類中文

是「遺體覆黨旗」?還是「黨旗覆遺體」?

有朋友郵電交加,與我討論對一個標題的看法。標題是關於季羡林先生喪禮的:遺體覆黨旗。

疑問是:「覆」字這樣用正確嗎?遺體是被黨旗覆蓋,似乎「黨旗覆遺體」才是正確的用法。主語應該是黨旗,因為遺體並無動作,完全處於被動狀態。

這的確可以引起疑問:遺體覆黨旗?難道遺體是趴在黨旗上嗎?這個畫面,想想也真滑稽。

我的意見是,兩個用法都可以,但要看你用在什麼地方,是在寫文章時用?還是寫標題時用?

寫標題和寫文章用的其實不是同一種中文。

我們現在提倡寫現代漢語,這是相對於文言和口語而言的。這應當是寫文章的用語。它強調的是「現代」,以具別於「非現代」的文言。它主要是指從五四開始的一種文體,綜合了白話、歐化語法和詞匯,還有從各種方言吸收進來的用語。它有別於過去所說的「白話」,那是中國很早(可以追溯到《詩經》)就在民間採用的文字風格,歷代的佛經、小說多採用「白話」。

現代漢語與文言相比較,差別很大,例如雙字詞大量增加,語法不同,虛字運用不一樣。讀書時代,誰都會做過把文言文翻譯成語體文的功課,既是「翻譯」,兩者之間就差不多是兩種語言了。

文言相對地簡潔得多,可以以少勝多。報章的標題的字數都有限制,盡可能要短小精悍,於是就傾向於文言化了,即使編輯分不清楚兩種文體的區別。香港人寫的中文素來被人詬病是「四及第」──方言、白話、文言、英語(語法)夾雜,這對做編輯可能反有好處,怎麼方便怎麼寫。

寫標題要短,最常見的方法是把雙字詞變為單字詞(廣東話也多單字詞)。翻開今日的《明報》,一連三個版的標題是:九成事主可選七折收場;中小型銀行業績料見紅;房協研復建中產公屋。可選(可以選擇),料見紅(預料見到赤字),研復建(研究恢復興建),都是這樣產生的。這些都不是規範的現代漢語的寫法,不是寫文章的用語。

「遺體覆黨旗」也是這樣的產物,從「遺體上覆蓋着黨旗」變化而來,是文言風格的文字,也可以理解為倒裝的文字。這樣的文字只可以出現在標題或古體詩中,寫在文章裡就不通了,要寫成「遺體上覆蓋着黨旗」。

現代漢語的一個趨勢,是嚴謹化。

漢語是很優越的文字,一個特點是簡潔,句子中可以不用的成分,盡量省掉。英文說I closed my eyes,很自然;但中文說「我閉上我的眼睛」就很別扭了,難道你還能閉上別人的眼睛嗎?說「我閉上眼睛」才對。

另一特點是靈活,中國勝美國,中國敗美國,都是說中國贏了。中文的詞語配搭、詞語分類、詞語在句法中的位置等,都很靈活。

可是反過來說,中文卻是嚴謹性不足。隨着實際的需要增加,中文正在走向嚴謹化,就是盡量減少句子可能出現的歧義,只可以有一個解釋,不能既可這麼理解,又可那麼理解。「遺體覆黨旗」就有這個毛病,拿到法庭上,爭論就大了。甲方可以理解為「遺體上覆蓋着黨旗」,乙方可以理解為「遺體趴在黨旗上」。嚴謹化之下,就要寫成「遺體被黨旗覆蓋」了。

可以說,「遺體覆黨旗」是文學色彩的文字;「遺體被黨旗覆蓋」或「黨旗覆遺體」則是法律的文字。用在標題上,而且是用在以季羡林為主體的新聞上,要突出的是季羡林,「遺體覆黨旗」就較恰當,不應把「黨旗」作為主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