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4月22日 星期三

各處胡同各風情

南鑼鼓巷 以鐘樓中心的不遠範圍內,有很多大大小小的胡同,給人大不一樣的觀感。 我所住的紅雲閣附近,是最平民化的。這裡的住宅看來都是大雜院,住的人不少。胡同裡有好幾家酒吧、咖啡館、賣工藝品的小商店,其中一家還是專賣西藏商品的,但主要還是居民區。有很平民化的食肆,吃飯時候,食肆門前幾張矮桌周圍坐滿了人。周末時,到很晚還有人在那兒喝啤酒聊天,都是當地人。旁邊的超市也熱鬧,經常有外國人進去買東西。往胡同裡面鑽,還有幾家酒店,也有外國人住,因為看到他們往那個方向走去。酒店屬於什麼檔次就不知道了。 沿著鼓樓東大街走一段路,有一條很有名堂、非常熱鬧的南鑼鼓巷。我剛到那天,安頓下來,傍晚時分,就向那邊走去。大街兩旁都是低矮的店鋪,大致保持舊北京的色彩,有不少老店,賣布鞋的、賣藥的等等。轉入南鑼鼓巷,是另一番景象。 南鑼鼓巷有好幾百米長,巷的兩邊分別分支出多條平行的胡同,因而有百足胡同之稱。南鑼鼓巷是由這些旁支胡同構成的一片居民區中的大胡同,過去可能就有一些商店。到近年,有人在這裡開了酒吧和面向遊客的精品店後,同類型的小店如雨後春荀般開起來,形成了北京的一個新景點,吸引了大量本地和來旅遊的年輕人到來,外國人也聞風而至,紛紛來光顧其中各有特色的小酒吧。 < 煙袋斜街一家賣筆記薄的小店,階梯的立面寫著:如果時光是記憶的橡皮,我希望自己從來沒有使用它 那天剛好是周末,每家商店、酒吧都人氣興旺。兩家按摩館更是其門如市,要排隊,一問,要等兩小時。光顧的不乏外國人,一些看來也熟悉門路了,要做拔火罐、刮沙等等。賣各種工藝品的店鋪很多,賣皮具、陶瓷、首飾、衣物、書畫等等,擺賣的商品都很有心思,很多看得出是自己設計製造的,還有自己的品牌。北京搞藝術設計的人才多的是,胡同成為他們一些人創業的起點。他們的才能也表現在酒吧、咖啡店上,每一家的布置都別具心思,這從店名也看得出,例如叫「逆旅」,叫「酒窩兒」。酒吧都很小而自有特色,都有點家居味道,坐在裡面會很親切。 什剎海夜景 越過中軸線的地安門外大街,另一邊的煙袋斜街也很有名。這條街其實是巷,彎彎的,比南鑼鼓巷短得多而店鋪更密集,走到盡頭,卻原來是一個很大的沿湖飲食區。那湖就是有名的什剎海和後海了。入夜後,各食店的霓虹燈在兩湖連接之處映紅了一大片湖水,一家酒吧的現場樂隊通過戶外大喇叭放肆歌唱。 什剎海和後海的另一邊,是高級的胡同區,有不少著名的大宅院,以至王府。宋慶齡舊居、梅蘭芳舊居都在那一帶,最完整的王府恭王府也在其中,還有──香港特區政府駐京辦事處。我一天早上沿着後海走了一圈,再鑽進胡同走往恭王府。那裡的胡同又不一樣,沒有鐘鼓樓那邊的髒、雜、亂,而是寧靜、清幽、乾淨。看來是都是一門一戶的,不是一般人可以居住。一扇大門外,高掛的兩個燈籠寫着大大的「梅府」二字,原來是吃「梅府家宴」的地方(並非梅蘭芳的舊宅)。從半掩的大門望進去,院內草木扶疏,奉客的想不僅是飲食而已。 < 梅府家宴 (北京行之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