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3月17日 星期二

健身與日常生活的分離

一些大型健身會愛安排在有落地玻璃的建築物裡,並把健身器械例如步行/跑步機安放在向街的大玻璃窗前。你在前邊走過,特別是在周未,就會見到一列男女面向街外不斷走啊跑啊。每次見到,我都有種謊誕感覺。

第一,是仿佛看到每個人都在向前掙扎,而總無法逃出房子;第二,是總覺得走路、跑步合該以戶外作背景,最好是藍天白雲,不該困於空氣調節的室內;第三,走路跑步都可以不花錢,為什麼要花錢去做;第四,跑步要特別安排時間進行,走路卻不一定,為什麼要到健身室去走?

說得難聽點,我覺得那些在窗前活動的男女,像是行尸走肉。

健身室固然有它的優點,例如有冷氣,有設計得精細的器械,還可以有桑拿之類的享受。如果你要練得像健美先生、小姐一樣,那是非要到有教練的健身室去做不可的。可是一般人的目的不是這樣。

香港人都以忙著稱,誰都投訴太忙了,沒有時間做運動。非要做運動的話,就要在安排得已夠滿的日程中擠時間出來,去健身室,或者運動場。

為什麼不結合日常生活去做運動?

我工作的地方在小半山。香港是現代化城市嘛,你不必爬樓梯,分作幾段的自動扶梯,可以你送上去。上班的人在地面的巴士站下了車,或者從地鐵站鑽出來,都會利用自動扶梯代步。

這段路也有樓梯,一共146級。我每天都是走樓梯而上,除了其中距离巴士站較遠的一段,但我在扶手電梯上也不會呆站着,而是邁步而上。這樣算來,我每天往上走約一百三十個梯級。

最長的一段階梯與扶手電梯平排,那邊扶手電梯總是擠滿了人,而階梯上定必人影稀疏,很多時候只有我一個人在踽踽獨行。我總是奇怪,電梯上的人為什麼不從效率的角度想一想,不花你半點時間而做做運動?──真的,乘電梯並不比爬樓梯快,我常常發覺,同我一同起步而搭扶手電梯的人,和我一起上到頂端。

這不算很大的運動量,不過每天都堅持去做,不是比一兩個星期一次去健身室好嗎?

中國以前被稱作自行車王國,城市人上下班都踩自行車,於是每人每天都踩車一兩小時。這對促進中國人的身體健康一定起到非常大的作用。那時候,我經常對一個數據很奇怪:中國的人均收入只是非洲國家的水平,為什麼人均預期夀命卻可以接近歐美國家的水平?非洲與歐美的人均預期夀命,是三四十歲與七十多歲的差距。中國人寓健身於生活和工作,肯定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現代城市的人卻把健身和日常生活、工作完全分离了。如果你因為沒有時間做運動以致身體有各種問題,該考慮如何把兩者從新結合起來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