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2月18日 星期三

建築物活化忽然熱起來

香港近年隨着社會變化加劇,多了很多新詞,或稱「潮語」,例如保育、活化。昨天,政府宣布了六幢歷史建築的活化計劃,這兩個詞又大熱了。

活化、保育突然大熱,並不表示這是新事物,只不過社會輿論突然也文化起來,也來關心歷史建築物而已。

有位年輕人到中環走了一圈,忽然有個「新發現」,原來發現政府在歷史建築物的活化、保育上做了不少工作。中環的確有不少這樣的建築物,讓我數一數我所知的:藝穗會、甘棠第、禮賓府、動植物公園、香港視覺藝術中心、茶具博物館、紅棉道婚姻登記處、前特首辦公室……。這都是已活化的,未把有計劃活化,例如域多利監獄、中央警處等計算在內,也未把遠一點的舊灣仔郵局等計算在內。 香港視覺藝術中心

以上地點,你到過幾個?有哪些甚至是未所知聞的?如果你都知道,也到過,你應當得到「關心香港好市民獎」,當然我也有份。有兩個地方是很多人不知道,更沒有到過的,一是視覺藝術中心,二是前特首辦公室。

我工作的地方距離這兩個地方不遠,視覺藝術中心更是經常去。那裡有一段時間每天中午播放藝術題材錄象片,一星期一輯,我經常去看。那個放映室有一百座位,像個大學課堂,坐得很舒服。我經常可以很奢侈地享用這項放映服務,因為錄象片經常是為我一個人而放的。有時工作人員可能因為吃飯來遲了,見到我一個在等待放映,會一再道歉。我從那裡回來,遇到同事問起,我告訴他們到了視覺藝術中心看展覽時,每個都會問同一個問題:視覺藝術中心在哪裡?

前特首辦公室(董建華的辦公室)就在對面,前面的庭院中有一棵連理樹。有一次辦公室舉行開放日,我特意進去看過。它曾經很受注意,因為曾用作中英聯絡小組的會議場所。

這些建築物活化多年了,但一直受到冷落。到社會上注意有關問題的人多了,卻又有很多人出來指責政府不重視歷史建築物的活化。唉!這就是問責,香港式的問責──問他人之責、政府之責,而不問自己之責。

昨天宣布六幢歷史建築物的活化計劃後,起來「問責」最嚴厲的是八和會館的主席汪明荃阿姐,指責政府只顧推廣外國藝術,卻不扶植本土文化,因為八和要活化北九龍裁判法院為粵劇術中心的計劃落敗了,而美國薩凡納藝術設計學院則勝出。

我冷眼旁觀,則慶幸八和的計劃不獲接受。

粵劇在香港有過很輝煌的歷史,到如今是不可否認的衰微了,發展艱難,粵劇伶人的日子並不好過。原因很多,其中一個重要的因素,是粵劇圈子中人的團結與素質問題。八和不和,多年來鬧過不少新聞,如何與時俱進很成問題。要把原九龍裁判法院活化為功能多樣的粵劇文化中心,八和是否有這樣的人力和財力?我大有疑問。汪阿姐要求當局公開評分標準(還是結果?),我勸她還是不要和自己過不去了,以免評分太差令自己難堪。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