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0月7日 星期二

不幸而言中的警告

次按衍生工具之複雜,不但小投資者不可能明白,就是行內人,相信也沒有多少可以深諳其中奧秘。所以,如果你中了招,不要怪自己無知,只能怪自己像中了邪術的迷了心竅。

次按問題初生時,曾經請教一位在一家美資「大行」當會計師(頭銜是很嚇人副董事)的年輕人,這究竟這是什麼回事。他向我講解一番,我聽得一頭煙,似懂非懂。後來還是要上網看了不少文章,才心裡有些底。

那時最叫我吃驚的是,看到《紐約時報》報道說,上台被打個措手不及的伯南克也不明就裡,要華爾街派人去給他上課,讓他了解那些五花八門的衍生工具如何運作。

伯南克從格林斯潘接手聯邦儲局時,格林斯潘一定沒有給他交代這方面的事情,因為聯儲局內雖然早幾年已有人發出過驚告,格林斯潘根本不當回事,認為這不是聯儲備局管的事,眼不見為淨。說不定,他一樣不明不白。

今天,有報紙訪問聯交所前主席袁天凡,他也承認「迷你債券」讓他一頭霚水。

這也不奇怪,連克林頓兩任總統期間都當財政部長的魯賓(Robert Rubin)也說對這些不斷有新花樣的玩意不完全明白。他像現任財政部長保爾森一樣來自華爾街,目前還人在江湖,是花旗銀行集團的董事長,沒有跟市場脫節。

因此,你就別指望那些向人推銷「迷你債券」的銀行前線推銷員可以「撤底了解」向你推銷的是什麼東西了。他們也不是存心騙你,因為債券的AAA評級,對他們同樣是「信心的保證」,雖然他們可能為了花紅和飯碗,推銷時會過分賣力。

要尋根究柢的話,應怪美國相信自由經濟萬能的意識形態。不過這也不是布殊政府自己可以扛得的責任。

美國最近適時出版了一本書:《對公眾利益上下其手》(The Private Abuse of the Public Interest)。作者之一、明尼蘇達州大學的政治學者Lawrence Jacobs指出,目前的困境其實是六十年代末以來美國兩黨對華爾街的「放寬管制的狂熱」(deregulation fever)造成的。

他指出,美國幾十年來形成了一個無人會置疑的思潮,就是認為經濟領域的「問題是政府造成的」(Government was the problem);政府不管,放寬自由度,經濟問題就好辦了。在某些領域,例如民航方面,這確實有助改善了經營。

華爾街於是一直通過兩黨和各種渠道向國會的兩黨議員軟硬兼施,務求減少規管,擴大經營。影響最大的可能是一九九九年通過的《金融現代化法案》(Financial Modernization Act),這解除了三十年代大蕭條以來對銀行的投資限制,讓華爾街可以為所欲為。

當時有議員在辯論時警告,「法案會增加將來大規模救市的風險」,十年後可能會後悔「我們忘記了過去的教訓」。

這不幸言中了,而時間還不到十年。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