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9月23日 星期二

逃避調整是福是禍?

對於美國七千億美元救市措施的實效有多大,各方面都持觀望態度。從長遠來看,我並不樂觀。

所有金融災難都有積極的意義,就是進行非自願而必要的市場調整,讓市場消除不正常的泡沫,盡可能的回復到比較正常的平衡狀態。這就好像自然災難例如地震一樣,讓積聚的壓力釋放了,儘管造成重大傷亡,但地殼得以重新回復平衡,萬物可以有新的開始。

如果阻止這樣的調整進行下去,強行作出人為干預,不是疏導而是堵塞,等於逆天道而行,處理不好,其後果是可以想像的,很可能為另一次調整埋下地雷。

這次金融海嘯是由美國的房屋泡沫引起的,房價在政府和金融機構的共同推波助瀾下幾年間急劇上升。兩年來,房價是下跌了,很多人斷供或被銀行收去抵押的房屋,境況堪憐,但調整顯然未到底。

政府救市措施一出,好了,有了希望,馬上就有人預測,措施不但可以制止房價下跌,為民紓困,而且有望把房價重新推上去。

對美國的大小房屋業主來說,這誠言是好事,但對美國整體經濟則否。這等於讓本該要刮毒療傷的膿瘡繼續存在下去,保存膿包裡的膿液以製造虛假的「膨脹」。

對於那些大大小小的金融機構,這也是真的。按照市場法則,在競爭中倒下來的,就該被淘汰,更可況,這次受災最大的,是那些利用不受規管漏洞而賭博最瘋狂的機構。它們受到懲罰是理所當然的。可以它們卻可以拿美國納稅人的錢去度過難關。

這就等於鬧得最兇的小孩有糖吃,雖然這糖吃得不開心,是跌得青一塊紫一塊換回來的。

在不理智的狂熱之後,付出代價是必要的。有讀者在《紐約時報》上留言指出:「聯儲局一直以低息去避免經濟衰退。但衰退可以使資產消腫,這樣的收縮會使過熱的市場清醒過來。」

這位讀者並指出:「聯儲局沒有提高貼現率是根本的錯誤。沒有人投訴,是因為低息可以讓大家高興,避免衰退。」

不過事實卻證明,這樣的低息並沒有讓美國人真的高興,也難以避免衰退,倒是會釀成了更大的災害。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