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8月31日 星期日

Thomas Friedman在珠海吃了一驚

昨天在這裡談到美國的能源政策時提到Thomas Friedman, 《地球是平的》的作者。今天,就在他的《紐約時報》專欄裡看到他說,他剛到過珠海。此行最令他驚奇的,是中共對環境問題的興趣那麼大。

他是應廣東省委書記汪洋的邀請到廣東訪問的。汪洋讀過Friedman一本關於全球化的書,希望與他作進一步的探討,於是邀請他來訪問。

Friedman特別指出,汪洋又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以思想開放、創新見稱。他到廣東主政後,目前正大力推動廣東的經濟轉型,把污染較嚴重、工資較低的製造業企業遷出廣東;廣東則發展較清潔的工業和服務業──所謂低碳行業。

汪洋直言,請Friedman在他在專欄裡說,汪洋書記歡迎西方發展清潔能源技術的企業到廣東來,以廣東做實驗室作生產,我們非常樂於參與他們的創新,並為他們提供服務。

廣東的轉型政策,對港商造成很大困擾。這些港商企業不少是廣東開放初期即北上的「開荒牛」,現在竟然面臨「逼遷」,要第三次創業,很多人很徬徨。其中相當部分也面對著接班乏人的困境,因為創業者經過二三十年後,如今已到退休年齡,假若子女沒有人有興趣繼承,很可能就要考慮結業。那些經過二三十年經營後,仍然未能在技術、經營理念上與時俱進,而還在利用廉價勞動力進行勞工密集式生產的企業,尤其發覺難以繼續在廣東立足。

這樣的轉型,其實十多年前已開始,我那時已聽過一些港商叫苦。但看來很多港商都採取權宜之計,拖得多久就多久,直到如今。

從汪洋的話看來,廣東領導層以至中央對廣東未來發展的方向,有更加長遠的計劃。

Friedman在珠海參觀了兩家可再生能源企業,一家發展風能發電,一家發展太陽能電池板。他發覺,在珠三角的強勁經濟發展下,這些再生能源猶如滄海之一滴。但當地官員很有決心,他們說,中國的發展只有一條道路,就是發展清潔、以知識為基礎的服務/金融經濟,要從「中國製造」邁向「中國設計」、「中國想像」(imagined in China)。簡單來說,就是中國未來的經濟要更環保、更聰明。

要達到這個理想不容易,但這是必由之路,甚至可以說是地球和人類的唯一生路。中國的領導人有這樣的遠見和抱負,值得高興。Friedman因而在給父母的明信片上寫下這樣的話:

「親愛的媽媽、爸爸:

這個地方比從外面看到的有趣很多很多。我參觀了很渴望西方投資的風能、太陽能企業,見到了因為一家印尼造紙廠濫伐林木而要抵制這家造紙廠的中國大學生。本地的中山大學已悄悄地成立了一個『公民社會學院』。共產黨要在保持執政下打破固有模式。變化真大。要等明年夏天才回來看看有什麼變化,我耐不住了……。」

香港是珠江三角洲的一部分,香港人──尤其是政府高層──知道那邊有什麼事情在發生嗎?

**
Thomas Friedman的文章:
http://www.nytimes.com/2008/08/31/opinion/31friedman.html?_r=1&hp&oref=slogin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