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8月24日 星期日

中國是不是「體育第一強國」?

中國在北京奧運的金牌數量直逼50,數量比很多人的樂觀估計都要多。以金牌數量計算,肯定是世界第一了。這引起了一些人的議論,中國是不是「體育第一強國」?

中國人對「天下第一」非常著迷,去到哪裡都冷不提防遇上個「天下第一XX」,這些其實都是黃袍加身的東西,正是「唔識就嚇死,識就笑死」。這股歪風似乎由香港人始作其俑,傳進大陸之後,與一些人的愚昧與自大結合,得以「發揚光大」。世界上看來沒有多少人會因為中國在北京奧運的成績,就真心封個「體育第一強國」給中國臉上貼金,倒是一些中國人自己會樂於往自己臉上掛上一塊金牌。

中國的體育底子有多厚,自己應當有個清醒的認識,不應妄自匪菲薄,但也不可樂而忘形。

奧運的比賽和有關的比賽規則,主要源於歐洲,大多是歐洲國家的傳統競技項目,中國很後期才引進這些體育運動,即使是被視為中國國球的乒乓球也一樣。但除了像乒乓球等少數項目外,中國對大部分奧運比賽項目並沒有廣泛民眾基礎。有些項目,就算拿了金牌,例如射箭、射擊等,也不表示中國是這些項目的真正強國,因為基礎和傳統都沒有真正建立起來。

更要知道,奧運其實沒有「強國」的概念,而只有「強人」的概念。奧運的成績統計一貫只把榮譽歸於個人,不歸於國家,更沒有按國家統計獎牌數量的慣例。嚴格來說,「體育強國」的概念是有違奧運精神的。

但由於這個世界距離奧運精神的最高境界還遠,各地為了自己的榮譽不惜「扭盡六壬」就不稀奇。

例如美國的獎牌榜以獎牌總數計算,美國因而排列第一;澳洲愛以人均牌數量計算,牙買加因而居首,澳洲第三;歐盟更妙,按經濟區統計,於是歐盟「天下第一」。

還要明白,神奇的「主場效應」是確賽存在的,愛看英超聯、西甲等足球賽事,應當知道這近乎是鐵律。於是,日本可以在東京奧運把金牌從四枚增加到十六枚;漢城奧運,韓國由七增到十二;巴塞羅那奧運,西班牙從一增至十三。莫斯科奧運和洛杉磯奧運,由於東西方因冷戰而互相杯葛,蘇美分別在莫斯科、洛杉磯主場的金牌進帳更狂增達三四十枚。因此,中國在北京奧運多添十幾塊金牌,不妨也視為相當程度的主場效應。

以上說到的體育是狹義的體育。廣義的體育則不限於奧運會的競技性項目。

《紐約時報》記者到了北京報道奧運,跑到了天壇公園去看中國人晨運的民間另類體育,大開了眼界,見識了北京市民自發的不同體育鍜練形式。記者發覺那裡沒有籃球場、網球場,「西式」運動只有羽毛球──在兩棵樹之間繫上繩子就可以揮拍。連跑步的人也不多,更鮮見有人戴上耳機去跑。那裡的運動形色有些在記者眼中顯得稀奇古怪,這讓記者感到:這裡做運動不是要逃避外界,而是要連繫外界;不是要取悅別人,而是要取悅內心。文章的標題因而是《北京一公園,身與心的綠洲》。(http://www.nytimes.com/2008/08/20/sports/olympics/21park.html?_r=1&scp=2&sq=tiantan&st=cse&oref=slogin)

但從《紐約時報》記者的角度去看,中國就很可能是「體育第一強國」──有哪國家有這龐大的晨運隊伍?不過這樣的體育都欠競技性,更多是追求心靈平和,不愛爭「第一」,與必要分個高低勝負不可的奧運競賽大異其趣。去掉「體育第一強國」中「第一」二字,稱中國是「體育強國」,可能更符合中國的國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