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8月14日 星期四

從奧運報道看香港傳媒

香港傳媒有一個「反智」的可怕趨勢,這趨勢也在奧運的報道中反映出來。

香港的電視台,尤其是無線翡翠台,喜歡以旗下的藝人來包裝節目,不管多高質素的外來節目,電視劇也好、文化資訊節目也好,到了它們手上,都會重新改頭換面包裝一番再播出。據說,這是為了適合香港觀眾的口味云。手法,一是刪剪,加快節奏,結果經常是支離破碎;二是找些旗下藝人來做主持,結果是低俗化。多好的節目都走向娛樂化、庸俗化、反智化,即使好一點的,也是簡單化。於是,好好的節目往往被糟遢了。越是有好口碑、會有好收視的東西,越是給弄得非驢非馬。

可能電視台認為,節目越是受注意,就越是要遷就「牛頭角順嫂」的水平和口味,所以要安排一些熟口熟面的電視藝員爭奪這些觀眾。奧運轉播節目就是這樣。更甚的是,在安排一些專業人士作評述的同時,安排了一些不知所謂的靚仔靚女陪襯,插科打諢地說一些以為逗笑的話,把無知當純情,叫人哭笑不得。

造成這現象的一個原因,是informtainment的歪風擴散所致。

Informtainmentinformation (資訊)entertainment(娛樂)的合成字,始作俑者是美國傳媒,就是把資訊娛樂化,把所有新聞都當作「八卦」娛樂新聞來處理。新聞資訊不是為了讓讀者增長見識,而是讓讀者滿足「八卦」心理。於是,管你是哪個界別的人物,你只要是「公眾人物」,就有「義務」去讓記者去用過去只會用於影視藝人的態度和「春秋筆法」去任意月旦、奚落、挖苦、揭秘。

在歐美,報紙傳統上有大小之分,大報自有大報的「高風亮節」,小報則自有其「卑下媚俗」。這界限雖然已隨著報紙的經營困難比以前模糊了,但大報小報仍然是涇渭分明的。可是在香港的中文報紙中,幾都已小報化,甚至號稱百年老報的報紙,號稱為知識界服務的報紙,都經常低俗得叫人汗顏。

按照「傳統」,郭晶晶不久可能又會來香港「匯報演出」,你到時看看香港的記者、傳媒的報道會多麼低級趣味。

低俗難頂,反智有時更難頂。

香港現在提倡通識教育,報紙應當是很好的教材,但這並不等於要把報紙辦成中學生報紙,甚至是小學生報紙吧?日前,《明報》在報道奧運蛙泳比賽時,對讀者真照顧「周到」,竟然花了很大篇幅去圖文並茂的解釋什麼是蛙泳。它把讀者定位在什麼教育水平?

給讀者適當的解釋、輔助是需要的,但要取材得當。《紐約時報》以連環鏡頭讓讀者了解中國的鄧琳琳如何在自由體操完成一連串翻騰轉體動作,就很好的滿足了讀者的求知欲。(

http://www.nytimes.com/interactive/2008/08/13/sports/olympics/20080813-team-gymnastics-graphic.html)

電視台的藝員口齒伶俐很重要,但應當知道有時沉默是金。開幕式時,我看無線的轉播,看得出幾位旁述人員和幕後資料搜集人員是作了準備功夫的,但旁述員生硬的唸讀變成了干擾。開幕式的重要組成部分──配樂,都被掩蓋了。運動員進場時,轉看亞視,旁述好得太多了,嘉樂仔以專家姿態可以立即讓觀眾知道某國進場運動員中哪一位是哪個項目的高手。這才是觀眾想要的旁述。真後悔開幕式部分沒看亞視。

亞視沒有無線的財雄勢大,此後幾天的轉播中,無法組織龐大的記者團和「評述團」。這反好,看它的轉播少了無知靚仔靚女主持惹人發火的干擾。

2 則留言:

  1. 就算無線請來較專業的潘宗明,他也講了一個貽笑大方的笑話,他說:「這些仙女,不是普通仙女,有名的,她們叫『飛天』。」

    我估計是新聞稿上用引號引著「飛天」二字,所以潘會如此說。

    但我又估計,仙女的「名字」不會叫「飛天」如此奇怪吧,新聞稿指的可能是敦煌的「飛天」。

    直播我只看了後段,主持的確搔擾,但如你看深夜重播,情況更加嚴重,你簡直想關掉電視的聲響,尤其是那個蔡康年。

    回覆刪除
  2. 無線的資料應該是對的,但潘宗明的演繹就有問題。他那樣說,如果面對的是小朋友是可以的,在開幕式旁述中說,就真的貽笑大方了。

    敦煌飛天仙子的名字真的就叫「飛天」,是「天龍八部」諸神之一,在佛國專職散發香氣,為佛獻花供果。

    飛天不是「仙女」,其實是雌雄同體、男女不分的。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