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6月15日 星期日

美國交通的先進與落後

從平展的市郊遠眺似孤島的三藩市和屋崙。(雪樺攝)

美國有輪胎上的國家之稱,這一點不假,整個國家仿佛是靠輪胎高速運轉的。過去,這樣的運轉形式,近乎是先進國家的標誌。但當世界日益關注環境保護的時候,現在任何人都可以看到,這樣的運轉有問題,更不可以成為其他國家的榜樣。

經濟的發展離不開能源。現代經濟,自工業革命以降,是伴隨著能源的開發和利用而發展起來的;再往前追溯,人類是因為懂得利用了火,才有了文明大發展的。正因為這樣,人們越來越關注到能源的合理採用,注意到可持續性,注意到使用效率。

美國在很多方面無疑是先進的,這不必多說,但也有很落後的地方。

有一次到三藩市去探訪一位朋友,試著不用親戚接送,坐地鐵再轉巴士前往,那巴士真讓我吃驚──卻有親切感:它竟然像時光倒流讓人回到了香港的五十年代,也像時空轉移的把人送到了內地某個小城:單層的巴士設備簡陋,要下車,要拉一下繩子打「釘釘」通知司機叔叔。(此行尚有很不愉快的經歷,容以後再談。)

三藩市的地鐵(Bart)系統,無論從車廂到車站,都給我很古老的感覺。列車在地底行車時,噪音非常刺耳;錯失了一班車,要等十五、二十分鐘是平常事。但一查資料才知,Bart是一九七二年才通車的,年齡只比香港地鐵大了七歲。兩個系統卻似乎是兩個時代的產物。

這正好反映了當地對公共交通的不重視,而這是美國的普遍情況。

美國大部分城市是圍繞著私人汽車的使用而設計、建設起來的,很多地方,甚至大城市,根本就沒有公共交通。豎起姆指搭順風車,其實是這樣逼出來的現象。只有東北部,即紐約一帶若干城市的公共交通「處於良好狀態」。(參考:http://en.wikipedia.org/wiki/Public_transport)

形成這樣的狀態有很多因素,其中值得注意的一點,是所謂The Great American Streetcar Scandal(美電車大醜聞),事件涉及通用汽車大舉收購美國各地一度頗有規模的電車公共交通系通,數達一百多個。講到美國的汽車文化,離不開一度雄霸天下的通用汽車等大車廠;而汽車文化的形成,又怎離得開各大車廠的經濟與政治影響力?一九五零年,上述事件才受到反壟斷調查,但公共交通系之一蹶不振已積重難返了。

城市公共交通系統落後和私人汽車廣泛使用造成的現象之一,是率先擁有汽車的中產階級外移,城市規模向市郊平展蔓延,而各大城市的市中心區(所謂downtown)則自此出現空洞化現象,留下較貧困的一群,通常是黑人和少數族裔,從而形成新的社會問題,就業問題、犯罪問題等等。由住屋低矮的富裕市郊包圍的高聳downtown,就好像陰影濃重的孤島。這又進而加劇先富起來的人口外移,使問題形成惡性循環。

這現象在灣區很明顯,三藩市和屋崙downtown一些破落景象令人心酸,令人想到物極必反、進化返祖。

進入廿一世紀,美國不少城市已覺悟到過多使用私人汽車、城市的平展化發展會帶來太多嚴重的社會發展問題,從而著手改善市中心生活環境,吸引居民留下來甚至回流。一些地方還取消了一些高速公路的發展計劃,反而重建或改善公共交通系統,策劃新的軌道集體運輸系統,一反以前惟高速公路惟先的思路。據說,美國的公共交通乘客人數自一九九五年以來增加了兩成一,高過車輛行駛里程和飛機乘客里數的增幅。這進展不算大,但總算顯示出,美國交通設計思路的改變是有必要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