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4月12日 星期六

基辛格看中國式思維

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最近接受記者訪問說,「中國式的思維非常善於戰略規劃」。這或許可以說這位外交家通過戲劇性秘密外交打開紅色中國緊閉大門,與中國打了三十幾年交道、訪問中國幾十次後的一項重要心得。

所謂戰略規劃,就是從長遠、全局利益作出的規劃,是宏觀的規劃。與之相對的,是短期、局部、微觀的部署。

基辛格並說,據他的觀察,中國領導人對自己的目標很明確;制定了中期目標和長期目標,然後朝著目標前進。

有了戰略性的規劃,不能沒有戰術性的行動。這方面,很大部分由民間去承擔。

基辛格指出,中國人具有巨大的主動性,使民營經濟的發展勢頭大得令人難以置信。於是:「良好的戰略規劃加上民營經濟的主動性,促進了中國的高速發展。」

他說:「中國取得的成就需要有對自己的國家忠誠而又願意艱苦工作的人民,而這兩點,並不是世界上所有其他國家都具備的。」

基辛格說:「這是一種很少有的組合。」

中國改革開放已三十年,一個世代的時間。中國會為此進行大規模的紀念和總結,國際間一定也會從各方面進行大量的思考和論述。基辛格之言不是為此而說的,但看來是對中國三十年來翻天覆地變化之謎一個很好的解答。

中國的政治制度在國際間受到不少批評,被指「不民主」等等。而基辛格讚揚的「善於戰略規劃」,卻恰恰是在中國這樣的環境之下的特殊產物。在政權不斷更替之下的國家,很難想像能夠有足夠長遠的規劃,和堅定不移的推行。

這不只關乎政治制度,還關乎基辛格所說的「中國式思維」。

政治人物大多偏向於從政治角看問題,比較少從文化、哲學角度去考慮,像基辛格這樣從思維方式去看中國問題是比較少見的。很多人根本看不到中國式思維或者東方式思維的存在,只知道思維嘛,就只有西方的一種,是源自希臘的思維方式──那是最理性的、最合理的。他們覺得,西方世界自啟蒙時代以來的成就,特別是工業革命以來全世界每個人都可以伸手可及的科技成就,理所當然的證明,西方式思維是絕對合理的思維方式。

但很多關心人類社會前途的人不約而同地,從全球化(很大程度上是西方化、美國化)現代社會出現的各種社會問題,如人的關係疏離、犯罪、吸毒、環境問題等,看到西方式思維的弊端和不足,而從中國或東方式思維中找到可以補其不足的希望。

例如以東方思維中「最有典型意義」(中國大學者季羡林語)的天人合一思想去重新看待人與大自然──mother nature──的關係,從根本去解決環境保護問題,避免人類的「集體自殺」。季羡林近年對東西方思維方式之不同很有興趣,在《季羡林談國學》一書中有不少論述。


但全球化也使人們看到,世界大同不是不可能的。

有這樣的對話:

「世界統一是避免人類集體自殺之路。在這點上,現在各民族中具有最充分準備的,是兩千年來培育了獨特思維方式的中華民族。」

「從(中國)兩千年來保持統一的歷史經驗看,中國有資格成為實現統一世界的新主軸。你這一說法,在考慮今後世界問題時,具有極為重要的啟示。」

進行對話的,是英國歷史學家湯因比和日本宗教活動家池田大作。如果基辛格也加入對話,說不定有新的火花。

基辛格在上述訪問中並說,如果誰在一九七一年他最初秘密訪華的時候,告訴他三十年後的中國將會是現在這個樣子,他肯定認為是不可能的。

即使在中國,也沒有誰會相信這是可能的,那怕是鄧小平──他還要再等兩年才獲毛澤東重新起用。

往後的中國和世界會怎麼演變?沒有人說得準,但中國式思維、東方式思維肯定會更加受關注。

**

可參看本網誌三月十一日《東西文化之差異》一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