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3月12日 星期三

信筆留情29:並非「扶碌」的經濟學

XX:

暑期到了,有什麼度假的安排?你當教師,這一個多月該有比我多暇餘,儘管我也知道,在目前的制度和境況下,教師們的暑假已不盡是暑假,很多日子是要返校工作的。

無論如何,應該趁這個時候輕鬆輕鬆、換換腦筋吧?去旅遊是最好的,人到了外地,最能把工作和生活的煩惱都拋開,放鬆自己。你和我一樣,出去旅遊一定要帶備一樣東西──一本好書,一本可以在旅途上的空檔中打發時間的書。我給你介紹一本非常適合在這個時候看的書──Freakonomics。

這個書名由作者杜撰出來,是freak和 economics 的合體字。內地的中譯本書名叫《魔鬼經濟學》,香港則有人稱之為「扶碌經濟學」。以「魔鬼」名之,大概是借用《魔鬼字典》之義,但容易使人誤會以為故作驚人語之作。「扶碌」是香港人弄出來的怪詞,意思接近於「蒙混」;兩字雖然音近於freak,但更叫人以為這是胡混的產品了。

Freak 是異想天開的意思,我以為,把freakonomics 譯為「另類經濟學」會比較合適。

這書是芝加哥大學年輕經濟學家史蒂芬.列維特與《紐約時報》記者史蒂芬.都伯納(Steven D. Levitt and Stephen J. Dubner)合寫的,或者應該說是列維特提供意念、思路和材料,都伯納執筆的作品。

你不要一看到經濟學這三個字就退避三舍,這書充其量只能說是一位「不安本分」的經濟學家以他的經濟學分析頭腦探討某些社會問題寫成的文章,一共是六篇。文章沒有統一的主題,完全可以獨立成篇,你愛從哪一篇開始讀都可以。這書沒有經濟學的嚴謹系統,也沒有經濟學書籍慣見的數學算式。可能作者知道,霍金寫《時間簡史》時有人警告過他,只要寫上一條算式,就會嚇走一半讀者。結果,霍金真的沒有寫上算式,而這本講艱澀尖端科學理論的書居然暢銷全世界,創下了奇蹟。

有人說,讀Freakonomics有如讀偵探小說,會被不斷出現的新「情節」吸引而追讀下去。這是真的。它不斷帶領你從一個問題進入到另一個問題,每一個發展都引人入勝。在這過程中,一個一個被稱為「傳統智慧」的觀念被打破,讓你驚奇。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經濟學家寫散文、雜文成為潮流了,我近些日子就看了好幾本這樣的書。例如,名為《生活中的經濟學》的就有兩本,一本是諾貝爾獎得主加里.貝克(Gary S. Becker)夫婦合著的,一本是中國著名經濟學家茅于軾到美國當訪問學者時寫的隨筆,都以日常生活問題作切入點。香港張五常教授的雜文結集不但暢銷本地,在內地也賣得火爆,並帶動一批年輕的經濟學者紛紛拿起筆來,因而結成合集的《經濟學帝國主義》已出版了很多集。

這樣的書暢銷正好反映,經濟學與人們息息相關。經濟學就其本義,其實是研究人的行為的學問,是行為學。那些枯躁的數據,不過是人的行為的數學表述而已。有本事的經濟學者不必以嚇人的數字、公式來包裝,而把問題還原到人們的日常行為去,並寫出大家都愛讀而且讀得明白的好文章來。

Freakonomics 就是這樣的一本書,它可以讓你以新的眼光去看這個世界,打破對所謂「傳統智慧」的迷信。

我剛上《紐約時報》的讀書榜瀏覽了一下,發覺這書在精裝本非小說類中已上榜六十五周,上星期排第八位,這個星期又反彈上了第二位。心動了嗎?上路前,記得帶上一本。

雪樺
X月X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