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3月12日 星期三

信筆留情18:灕江上的劉三姐

XX:

你說要去看《印象.劉三姐》說了一年了吧?到現在還看不成,我可去看了。告訴你,值得看;到陽朔去,這是千萬不要錯過的。

對這個已在灕江上上演了近三年的山水實景演出,很多人不知道。就是知道的,也不大了解這是什麼像的演出。這個演出的名字是有點怪,劉三姐就劉三姐唄,怎麼又加上個「印象」? 興許就是這樣,很多人不管你的是什麼印象,硬是以自己的印象先入為主:劉三姐嘛,不就是六十年代那個電影裡的劉三姐?一些年輕人則說,是爸爸媽媽才看的劉三姐。

於是,即使到了陽朔,看到了滿街滿巷的大大小小廣告,不少人也容易以自己的「印象劉三姐」去排斥張藝謀的「印象劉三姐」;同這台相當有創意的演出見面的機會,就順著灕江水流走、錯過了。

和我一起去陽朔的幾個朋友,本來對這台演出的興趣也不大,何況票價最便宜的也要一百八十八塊。我是一定要看的,雖然我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好看,但早就想現場感受一下這台不一般的演出的創意。結果,同遊的幾位朋友一起去看了,並且在看後一致說:「好在冇走雞(幸好沒有錯過)。」

我們看的那天是星期六,早上買票就說爆滿了;後來加開了一場,我們才能看上。這樣看來,演出從試演至今接近三年,盛況不衰。同倫敦、紐約一些音樂劇動輒演出十多年而氣勢壯旺依然相比,這自然不算什麼,但在中國而言,這已經是一個奇跡了。

說是奇跡,相信現場觀眾都多少有這樣的感覺;演出從頭到尾,不斷給觀眾帶來驚喜。演出充分利用了依著灕江自然山水興建的「舞台」的深度、闊度,讓六百餘名主要來自附近各村寨的群眾演員,以自己熟悉的生活形態和技能,在黑夜的掩映下,出沒在巨型舞台燈光系統點綴的山光水色之中。

演員絕大部分是普通村民,但他們的演出,包括水陸上的唱、做、跳,不能不令你讚嘆。或者你可以說,他們根本不是表演,而只是自然生活稍為加工的重現。編導的總明之處,正是把村民的生活化為藝術。有一場給我很深刻印象:演員在竹筏表演後,把水裡的道具像收網一樣拉上岸,上百人分工合作,有搬有抬,把東西運到岸那邊的樹叢後面去。在正常舞台上,這本來是後台的景像,看不到。但在這台演出中,在燈光、音樂、歌聲的配合下,這成了活靈活現的灕江漁村圖景,又像換了風味的《清明上河圖》。

我看著看著,就想到零八北京奧運的開幕式設計。這相信是很多中國人都在惦掛著的事。過去幾屆的奧運開幕式,一屆比一屆精彩,上一屆雅典奧運把希臘歷史、文化與現代科技、思想、感情共冶一爐,尤其贏得世人讚嘆。開幕式成功與否,仿佛成為每屆奧運成敗的標誌。北京奧運開幕式能不能更上層樓也就成為北京奧運的最大懸念。《印象.劉三姐》給了我不少信心。也真巧,第二天,北京就宣布由張藝謀出任北京奧運開閉幕式的總導演。

你好像對張藝謀在雅典閉幕式導演的八分鐘表演沒什麼好感,對嗎?我也不喜歡那俗艷的八分鐘,但灕江邊的六十分鐘卻讓我一再激動。我真希望你也早日去看看。遇上個月白風清的好日子,與三數知己在那露天歌墟上,以寫意的心情看看借題發揮的大寫意劉三姐,真是個享受。

雪樺
2006/04/19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